札记

image-1676789241150.jpg8449441844595477558.jpg

构建无意识标签🏷️!

社会助长

他人的存在,仅仅是存在,在解决简单或是易学的工作时是趋向于促进个体表现的,而在解决难题或是新奇的工作时是趋向于抑制个体表现的。

促进执行简单任务、抑制执行复杂任务这一基本模式足够可靠,能保证以此提出的一些实践建议。对学生而言可能最适当的就是对如何学习提出明确的建议。当学习材料比较复杂、陌生,必须全神贯注时,要独自一个人学习,最好不要有其他人在场而导致激动和分心。小组学习方式可能对复习或者把大量的学习资料分割总结有帮助,当一些成员拥有其他人没有的信息或方法时小组学习方式的价值无法衡量,但是吸收整合新观念这种困难的工作还是应该独自一人来完成。当学习材料被吸收后,就立刻安排学生在一起进行考试。

群体迷思

群体迷思(groupthink): 在迫在眉睫的事情上,群体迫于公众舆论的压力必须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忽略了对于关键性问题的审查,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思维。

某种程度上说,制定政策的群体只从已经存在的观点里寻找支持,而不是苛刻的仔细鉴别审查这些线索。

强力型的领袖和寻找共识的冲动会导致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即对信息提供和观点表达做出自我限制。

IMG_20230219_201952.jpg


扎伊翁茨的理论由3个部分组成。

第一,仅仅是他人的存在,就会使个体具有更高的唤起水平。(一般来说,同一物种中其他成员的存在,都会使个体趋向于具有更高的唤起水平,而我们现在主要研究的是人类。)他人是动态的、不可预见的刺激物,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因此,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足够的警觉和清醒的意识,以便能够及时地应对旁人有可能做的事。

第二,刺激会使得一个人更加“坚定”,即他会更加倾向于做那些他本来就可能做的事。在扎伊翁茨使用的语言刺激使得一个人做出了支配性反应(dominant response)。我们这样思考一下:在任何情况下,你可以做出很多种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根据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排列成一个层级。在这个情况下你最可能做的位于这个层级的顶端,我们称之为“支配性反应”。例如,假设你正在打字,你想打这个字母“d”。你会用最正确的输入法,即用左手的中指敲击一下键盘。然而,根据经验,我们有的时候也是会犯错的,而且错误并不是随机产生的。如果你没有按下正确的键,你很可能会按成旁边的“s”或是下面的“c”。所有可能的反应都可以根据可能性排列成一个层级。扎伊翁茨指出,当受到刺激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倾向于做出位于层级顶端的反应。

扎伊翁茨理论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将支配性反应趋势的增加,与对简单工作的促进和对复杂工作的抑制连接了起来。对于简单和易学的工作而言,支配性反应是正确的反应,这就意味着这个工作是简单和易学的。你的反应本身就是一个正确的反应。因此,他人的存在,促进了你的支配性反应,促进了正确的反应从而也就改善了你的表现。

<aside> 💡 阻止群体迷思的方法

</aside>

团队可以通过确保自身不被来自外界的因素割裂而避免贾尼斯所说的狭隘的视角和错误的共识(大家都相信的错误观点)。

那些在讨论一开始就持无私态度的个人可以提供一个新鲜的观点,这就好比把突破性进展方案加在任何鲁莽的行动上,而这类行动所产生的动力可能大到无法阻挡。